欢迎访问保健动态网!

安徽疾控事业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时间:2025-09-29 02:06:41作者:佚名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近年来,安徽围绕公卫体系建设,强化顶层设计,出台配套政策,推出切实举措,为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不竭动力。

  全省传染病疫情总体平稳、智慧疾控创新突破、免疫屏障持续巩固、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从体系重塑到能力跃升,从重点防控到综合治理,一条条智慧防线在江淮大地上加速构筑,一项项惠民举措正融入百姓健康日常。

  改革重塑

  构筑现代化疾控体系“四梁八柱”

  疾控体系是守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阵地,安徽省委、省政府将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纳入重大改革任务。去年12月安徽出台《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今年初提出“1385”发展目标——到2027年,省疾控中心核心能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建成三个省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市县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达到85%。

  机构改革是疾控体系重塑的重要一环。2024年年底,全省省市县疾控局长全部到位、疾控和监督机构整合完成,全省疾控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为高效履职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均完成公共卫生职能科室设置,积极落实传染病防控责任清单。

  如何落实疾病预防控制主体责任,提升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能力水平?合肥先行先试,推动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试点工作,不仅打造了疾控监督员培训基地,还创新“分类派驻模式”,按医疗机构类型实行“一对一”“多对多”派驻,依托智慧预警系统实现精准监督,累计发现并整改问题450个。目前,全省试点已覆盖66个县区2848家医疗机构,并在其中11个县区延伸至2263个村,全省共有841名监督员驻守一线。

  改革的触角逐步延伸,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马鞍山市在全国率先构建“1+6+N”市县乡三级卫生应急体系——一个市级指挥处置中心实现指挥调度、疫情会商、专业培训等“九位一体”功能;六个县区联动支撑;N个乡镇(街道)卫生应急工作站打通了公共卫生应急响应“最后一公里”。这种“实体化、平台化、标准化、信息化”的建设路径,让风险感知更敏锐、处置更高效。

  同时,全省联防联控机制不断巩固,多部门协作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安徽已建立省级多部门信息共享与会商研判机制,联合教育、民政部门部署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防控,与农业农村部门协作防控炭疽等人畜共患病,同合肥海关建立4项联防联控机制。各级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牵头,统筹医疗、疾控、监督等资源,实现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在重大疫情防控与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展现出强大协同效能。

  “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安徽省疾控体系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推进健康安徽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省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志荣介绍,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强化疾控机构核心职能和医疗机构疾控职能,在做强省疾控中心的同时,提升传染病医院和综合医院传染病区疫情防治和应急能力。

  精准施策

  夯实重大传染病防治防线

  去年7月,家住芜湖市繁昌区繁阳镇的老何在社区组织的免费健康体检中,胸片检查提示其肺部有疑似病灶,在随后的检查中,他被确诊为肺结核。

  “今天吃药了吗?”“天天都要吃药、每天都要登记。”“跟家人吃饭要注意分餐,在一起要注意戴好口罩。”……看似“孤岛”的治疗生活,也不是老何一个人的战役。每周上门随访复查、每日线上督导服药,这段日子里,繁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赵龙平成了与老何联系最密切的人。经过六个月左右的规范治疗,老何痊愈了。

  老何的故事,正是千千万万群众健康被守护的缩影。随着安徽省多轮结核病防治规划有效实施,相较于十年前,安徽结核病报告发病率下降了44%,结核病防控已经进入从“被动发现”到“主动筛查”的新阶段。

  “无结核社区建设是结核病防控关口前移的重要一步,目前已有21个试点,覆盖全省16个市。核心工作总结起来就是‘三筛两管一动员’。”省疾控中心结防所所长鲍方进解释,“三筛”即落实重点人群结核病主动筛查、结核病耐药筛查和结核病高危人群潜伏感染筛查;“两管”是指对结核病患者包括耐药患者,以及潜伏感染人群做好预防与治疗管理;“一动员”则是包含了对政府和大众的双向宣传动员。

  结核病防治领域取得的成效,是安徽省近年来疾控事业和公共卫生发展的一个缩影。面对传染病复杂多变的威胁,安徽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将一张张重大传染病防控网越织越密。

  在艾滋病防治战线,“五大工程”深入实施。全省抗病毒治疗率持续位居全国前列,2025年上半年达98.3%;新报告病例30天内启动治疗率超97.1%,患者病死率较20年前下降86.9%。遍布全省的11个国家和省级综合防治示范区,持续探索着“应检尽检、应治尽治、综合干预”的安徽经验。

  血吸虫病防治迎来攻坚之年。安徽将2025年确定为“血防工作攻坚年”,拓展实施“八大行动”。智能监测技术的应用成为亮点:在芜湖等流行区,禁牧智能监测系统如同“空中哨兵”,一旦发现高风险有螺地带有牛羊上滩,疾控与农业部门即刻联动处置。目前,全省50个流行县区已有29个消除达标,今年计划再消除达标14个县区,近三年全省新发现及复现钉螺面积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面对新发突发疫情,安徽同样反应迅速、处置有力。从在全国率先设置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定点医疗机构、组建防治联盟,到2025年系统性推进15个高发县区发热伴综合防治(试点县区病例数同比下降18.2%),安徽疾控展现出的专业素养与高效协同,为全国贡献了宝贵的“安徽方案”。

  智慧赋能

  构建灵敏高效的监测预警网络

  监测预警是有效预防和化解传染病疫情风险的首要关口,是传染病防控的“前沿哨点”。刘志荣介绍,安徽正通过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着力打造覆盖全域、多点触发的智慧化监测预警网络,推动传染病防控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发现”转型升级。

  在省级层面,省统筹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安徽已完成省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平台33个系统主体功能开发,致力于打造“传染病监测预警一张图”。目前,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前置软件安装率达97.58%,正式应用率达88.65%,预计年底前将实现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前置软件部署应用率达100%的目标,为智慧化监测预警提供了坚实的信息化基础。

  在此基础上,安徽不断完善涵盖法定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发突发传染病、临床症候群、病原微生物、病媒及宿主动物、外环境、舆情和社会感知等内容的多渠道智慧化监测网络。全省已建成覆盖2587家医疗机构的突发急性传染病报告网络,开展17种法定传染病监测,设121个监测点。值得一提的是,合肥、阜阳市创新应用病媒生物防制监测管理信息平台,建立了多维风险监测系统。同时,通过拓展“智医助理”功能,构建了基层医疗机构发热伴呼吸道症候群等六类症候群监测预警机制,覆盖超1.8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为智慧化预警提供了有力支撑。合肥市在全国首批建成“传染病防控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系统”,该系统涵盖40种法定传染病、15类其他重点传染病、6类症候群及13个重点临床症状。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系统能够完成趋势研判,实现传染病症状、症候群等风险因素的早期识别,显著提高了监测预警的灵敏度和“苗头”事件的早期发现能力。

  随着监测预警能力的提升,应急处置体系也得到全面加强。安徽健全完善监测预警工作机制,构建了省市县三级风险评估体系,定期开展年度、月度、周会商评估和专题评估。与此同时,与省应急管理厅、合肥海关等分别建立输入传染病疫情和自然灾害风险点联合评估机制,并开展长三角季度联合风险评估。目前,全省已制定各级应急预案568部,基本形成省市县三级预案体系。

  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更是为疾控工作注入了新动能。人工智能七大疾控场景应用实现突破,肺结核AI筛查效率提升80%,流调报告生成时效压缩至10分钟,血防监测准确率达91.7%,疫情处置初次报告等响应速度提升至1小时内……在AI赋能下,“数据驱动、智能决策、全域协同”的新型公卫治理体系已然形成。

  普惠民生

  为全民健康筑牢“免疫长城”

  预防接种是守护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亦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在巩固重点传染病防控成果的同时,安徽更以一项省级民生实事的创新实践,将关怀精准送达花季少女,展现了疾控工作的温度与广度。

  今年4月,省卫健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疾控局、省妇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2025年安徽省适龄女生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今年将为全省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这也是我省今年重要的民生实事项目。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约99.7%的宫颈癌都与HPV感染有关,接种HPV疫苗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手段。项目启动后,省级层面制定《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民生实事项目知识问答》,并录制专家访谈视频等宣传材料发放各地。1562家精心遴选的接种点与3026所项目学校精准对接,开通“皖事通”App及微信小程序预约通道,设立周末、节假日接种专场,并创新推出“一证通行”服务——无论升学、转学或暑期流动,适龄女生凭有效身份证明即可在省内任一指定接种点完成免费接种。截至目前,全省已为七年级至九年级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29万余剂次。

  这项民生实事的背后,是安徽免疫规划工作数十年如一日的厚积薄发。全省1805个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织就了坚实的服务网络,疫苗冷链储运系统保障安全。免疫规划疫苗种类从1978年的“4苗防6病”扩大到如今的“14苗防15病”,报告接种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位居全国第二。

  连续32年无脊灰野病毒病例、29年无白喉病例报告,全人群和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分别下降至5%和1%以下,麻疹、流脑、乙脑等免疫针对传染病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数据是最好的佐证,也无声诉说着“免疫长城”为江淮儿女筑起的安康保障。

  随着新修订《传染病防治法》的施行,安徽疾控事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从体系重塑的“筋骨之变”,到监测预警的“智慧之眼”,从重点防控的“精准之策”,到免疫屏障的“普惠之实”,安徽疾控交出了一份亮点纷呈的答卷:智慧预警系统全国领先,HPV疫苗免费接种惠及万千家庭,“一类保障二类管理”激活基层活力,“无结核社区”建设造福百姓……

  “下一步,我省将纵深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全面推动市县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持续强化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省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平台高效运行,年底前实现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前置软件部署应用率达100%。”刘志荣补充,夯实发展保障基础是事业行稳致远的关键。未来,安徽将持续加强疾控领域法治建设,加大科研投入与人才培养力度,依托省级高层次人才项目促进科研创新和技术转化,同时推进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为疾控事业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滁州市南谯区施集镇孙岗村的茶园里,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使用布旗法对自然环境中的游离蜱进行监测。记者 程兆 摄

  

  安徽以“三筛两管一动员”为核心,不断加大重点人群筛查力度、提升患者及潜伏感染者管理精度、拓宽动员全民参与广度,推进无结核社区建设提质扩面。 张洪哲 摄

  

  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滨湖院区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实训基地,老师带领学员们开展伤口处置的实践培训。 记者 程兆 摄

  


原文链接:https://wjw.ah.gov.cn/xwzx/mtjj/5799084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隔线----------------------------
推荐内容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保健动态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华夏世家中医学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保健动态网 bjdt.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7021 010-56153985,监督电话:1761060945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