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健动态网!

福建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2007年福建省中医药工作要点》的通知

时间:2022-04-09 03:18:05作者:佚名

  各设区市卫生局,厅直属各医疗单位,福建医大、中医学院各附属医院,省中医药研究院,省老年医院:

  现将《2007年福建省中医药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及时与我局联系。

  

  

  

  

  

  

   二○○七年二月十四日

  

  

  

  

  2007年福建省中医药工作要点

  福建省中医药管理局

  

  2007年中医药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对中医医疗机构督导与管理,着力推进继承创新,努力发挥特色优势,大力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防病治病能力,积极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中的作用,促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人民健康服务,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一、继续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作用

  贯彻落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按照《规划》中县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认真做好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重点建设的县中医医院改扩建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在乡镇卫生院改建中加强中医科、中药房服务基本条件建设。抓好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继续推进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力争有1~2个县通过省级先进县验收,有1个县通过国家级先进县验收。组织开展乡镇卫生院执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情况调查,开展第一批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建设,遴选第二批建设单位,逐步健全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中,落实好中医药相关政策措施,研究中医药补偿政策,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

  二、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为城市居民提供满意的中医药服务

  加强部门协调,全面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中中医药服务的政策,合理配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和人员,建设一批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针对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及疾病流行趋势,开展中医药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推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指导与协作关系,探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中医药技术支持。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吸引和鼓励具有较高水平的中医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部署,通过规范建设,增加1个全国有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扩展省级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建设,遴选第三批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三、提高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适应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和发展要求,全面加强中医医院急诊急救能力建设,重点抓好中央和省支持的县级中医医院急诊急救技术培训和急诊急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在三级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加强中医、中西医结合救治感染性疾病的能力建设。结合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和重点科研项目研究,总结心脑血管疾病、病毒性肝炎、肾病、肿瘤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经验,针对重点病种,优化治疗方案。组织开展急诊急救、医院感染管理和传染病防治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中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四、以保持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为核心,进一步加强中医医院建设与行业督导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医医院建设与发展规划》,推荐并力争有5~6所地市级以上中医医院列入建设,切实改善基础设施和医疗条件,使其成为规模适度、科室设置齐全、服务功能完善、人员结构合理、中医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明显、服务质量优良的现代化中医医院。对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进行管理知识培训,引导树立正确的办院理念,提高管理水平。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指导意见,加强对中医医院办院方向的督导和监管,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三级中医医院中医特色评价体系》,组织制定《二级中医医院中医特色评价体系》,分级开展对全省中医医院中医特色评价工作,并将评价结果与评选优秀中医医院院长、以及中医专项经费分配挂钩。按照我省新修订的中医医院分级管理办法、标准、和评分细则,组织开展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切实加强中医医院病房中医药业务建设,选择一些中医药治疗具有优势的病种,总结、推广、应用其诊疗方法,特别要重视中医综合疗法的推广和应用。引导部分城市二级中医医院向中医专科医院发展。引导县级中医医院区别于县医院,走小综合、大专科的路子,以中医药为主要手段,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做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达标预评工作。在对省、市两级综合性医院中医科进行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制定方案开展示范建设。对省级第三、第四批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开展中期评估。进一步完善重点专科单病种全程质量管理。制定中成药用药目录,引导合理使用中成药。切实加强中医医院中药制剂室建设,为专科专病建设提供特色药物支持。组织推广17个特色病种中医辨证施护规范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拓展中医辨证施护病种。继续做好第一、第二批22个省级重点专科(专病)总结、推广、和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其医疗辐射、技术指导和人才培养功能和作用。

  五、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提高运用中医药防病治病的能力与水平

  贯彻全国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完善中医药继续教育相关制度,采取多途径、多方式加强中医药理论与技能的培养。加强对中医药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管理;开展中医临床人员中医经典及各家学说理论培训;开展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西医人员中医药知识培训;委托福建中医学院举办一期西医学习中医高级研修班;做好第一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的结业考试和第二批研修人员遴选工作;组织开展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续开展面向县级中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以及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专项培训工作;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进行总结,将试点工作扩大到所有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做好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的考核和中医类医师资格考试工作。

  六、加大科学研究力度,推进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

  贯彻全国中医药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强对国家级和省级2006~2008年度中医药科研项目的管理,加紧对本省有较大优势的中医骨伤、脾胃、肾病、老年病、针灸经络等重点项目、历代名医医案以及畲族医药的研究工作。开展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建设工作,继续推进中医药科研实验室的评估与管理工作。加大面向农村、社区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力度,筛选2007年度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10~15项并组织推广。努力推进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

  七、加强行风建设和新闻宣传,弘扬中医药文化

  以建立健全防控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长效机制为重点,稳步推动中医药行业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深入开展。进一步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大力弘扬正气,宣传先进事迹,树立良好形象,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反腐倡廉的经常性教育。强化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收支管理,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监督机制建设,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严格执行纪律,严肃处理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违法违纪行为。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新闻宣传活动,加大对“名院、名科、名医”、先进典型以及中医药科普宣传的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弘扬中医药优秀文化。

  

  

  

  

  

  

  主题词:中医 工作要点 通知

  抄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福建省卫生厅办公室 2007年2月15日印发


原文链接:http://wjw.fujian.gov.cn/xxgk/ghjh/jhzj/200807/t20080722_2315157.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隔线----------------------------
推荐内容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保健动态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华夏世家中医学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保健动态网 bjdt.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7021 010-56153985,监督电话:1761060945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