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小朋友,你看兔子的耳朵会动耶!”
这里不是幼儿园,不是儿童乐园,而是在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导管手术室,一位即将接受心律失常治疗的患儿麻醉前准备的情景。
麻醉科医生任倩倩戴着一个可爱的玩具兔帽子,逗得小朋友破涕为笑。小朋友的注意力被新奇可爱的玩具所吸引住,忘记了刚才在手术室门口跟妈妈分别的恐惧,忘记了哭闹,也完全没有抗拒其他人进行术前准备工作。麻醉医生一边逗着小朋友,一边下医嘱让护士注射麻醉药,孩子在小兔子的陪伴下开心地睡着了,麻醉和手术井然有序地进行。
这位4岁的小患者来自西藏,也是我院心脏中心小儿科李小梅教授团队接诊的第一个西藏患儿。通常小朋友们离开父母会因为害怕而哭闹,藏族小朋友就更特殊了,因为他的汉语词汇量十分有限,因此我们医护人员的言语安慰难以缓解患儿的恐惧。于是任倩倩与导管室的护士们就提前特意准备了一个小玩具,用来转移其注意力,以减轻在麻醉过程中的压力。这位患儿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完成了麻醉,顺利进入了梦乡。李小梅教授以及主任医师江河用精湛的手术技术,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当患儿睁开惺忪的睡眼时,妈妈已经守在他身边,手术室里的一切仿佛都是一场梦。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即使生病他们眼眸依然清澈,他们的微笑更是直达人心底。来清华一附院就诊的先心病患儿,他们大多辗转多个城市求医,比同龄孩子敏感。作为医生,我们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治愈疾病,同时也帮助他们重建快乐的童年,留下爱的种子,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我院副院长、麻醉科主任张东亚经常对大家说,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除了具备精湛的技术之外,还有怀有一颗仁爱之心。在手术室都是冷冰冰的器械仪器,但医患之间的互动和语言可以是很温暖的。“良言一句三冬暖”,当患者体会到我们待他如家人,紧张就会大大缓解,也将对治疗起到积极作用。因此,不但要用精湛的技术治愈患者的身体,更要用爱来治愈患者的心灵。在带教实习医师的过程中,我们也经常教导学生,一定要做一个有温度的医者。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我们不仅仅成功治疗了这个藏族患儿,我院多年来积极参与少数民族地区先天性心脏疾病筛查、义诊和手术救治工作,为国家的民族团结作出了巨大贡献。2014年、2019年,我院两度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麻醉科手术室也会继续创新工作模式,慎终如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用事实和行动彰显实力,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8月26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在北京人民大会...
为科学编制我省创新药物研发与医疗器械开发“十五五”规划,...
8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七期集中巡讲支教启动。最高...
8月24日,第六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开幕式暨产...
为深化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助推我省体外诊断试剂产业...
8月2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