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晨光,穿透梧桐树的枝叶洒在了搭建在小区长廊的核酸采样台上。这是朝阳区东八里庄社区南大门核酸采样点,一共两个采样台,日采样量近4000人次。取签、采样、标本入管、弃垃圾、洗手、喷洒消毒环境......,四千人次就要重复四千次这样的动作,每日的任务结束后,支援队员们的胳膊已经抬不起来了。而这样的采样点,在东城区和朝阳区,有很多都是由北京妇产医院的医护人员来支援的。
居民奶奶:“闺女,吃早饭了吗?真是辛苦你们了!”。
采样队员:“奶奶,我们吃过了,您放心吧”。
居民阿姨:“你们怎么吃午饭,这点了,是不是还没吃呢。”
采样队员:“阿姨,我们换班吃饭,您放心吧。”
每天都有这样的话语出现在耳边。再累都有一丝温暖在心中。
居民宝贝:“阿姨,您好!”,“谢谢阿姨”。
居民叔叔:“丫头,辛苦啦!”,“感谢你们”。
居民小伙:“辛苦你!”,“谢谢了!”。
采样的时间不到一分钟,但采前和采后的问候和谢意,就像一股暖流注入了采样队员的心里,怎能不让人感动。
采样队员:“奶奶您不用动,我站起来就好,很快的”。
居民奶奶:“哎!给你们添麻烦了。”
采样队员:“您别着急,扶好了再走。不麻烦,不麻烦!”
采样队员:“嘴张大,不动,好嘞!谢谢您的配合!” 。
短短几秒钟的沟通,队员每天都要重复上千次的安慰与指导,居民们也是非常配合医护人员的采样工作。
居民阿姨:“姑娘,你这消毒了吗?”
采样队员:“阿姨,消过啦,放心吧您!”
居民阿姨:“姑娘,你看这队排的拥挤,得让大家拉开距离。”
采样队员:“谢谢阿姨,您说的很对。大家都应该向您学习,有较高的防护意识。”
采样中,也会有质疑声和不理解。但是队员们用耐心、细心和灵活的沟通方式向大家做出解释,保障了每一次的采样任务都顺利完成。
三天的采样任务顺利结束。周一,队员们又将投入到紧张繁忙的临床工作中。我作为本次采样支援队的队长,这三天里,没有听到她们一句怨言,队员们互相鼓励、彼此照顾,分享着采样中温暖的点点滴滴。都说双向奔赴的“爱情”才能长久,而我们更加坚信双向奔赴的“感恩”,是我们战胜疫情的决心!
8月27日,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在北京会见瑞士联邦议会联邦...
8月26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在北京人民大会...
为科学编制我省创新药物研发与医疗器械开发“十五五”规划,...
8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七期集中巡讲支教启动。最高...
8月24日,第六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开幕式暨产...
为深化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助推我省体外诊断试剂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