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柳叶刀·公共卫生》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教授和吕筠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赵丽云研究员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健康生活方式与中国人群30岁时的期望寿命。论文揭示了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死亡率,从而提高中国成年人的期望寿命。
平均期望寿命即预测年龄某岁的人今后尚能生存的平均寿命。该研究关注的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五组:不吸烟或非因病戒烟,不过量饮酒,健康的饮食习惯,积极的体力活动,以及健康的体重和体型。
结果发现,在中国人群中,相比没有或只有一种健康生活方式者,同时具备上述五种健康生活方式的男、女性人群30岁时的期望寿命分别长8.8和8.1岁。女性中延长的期望寿命有72%可归因于心血管疾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的降低,而男性中的归因比例则为64%。多项亚组分析也表明,不同特征人群的期望寿命虽有差异,但随着健康生活方式的增多,期望寿命均逐渐延长。以城乡分析为例,具备上述五种健康生活方式的城市人群30岁时的期望寿命较没有或只有一种健康生活方式者分别长9.2岁(男性)和10.5岁(女性),农村人群的期望寿命相应长9.7岁(男性)和11.2岁(女性)。
吕筠表示,该研究证实,普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将对提高我国居民期望寿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采取综合措施落实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应成为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9月19日上午,富川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富川县”)...
为进一步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学术交流,提升其专业...
9月17日,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
近日,第三届广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医师教学能力大...
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强化党员干部的历史使命感...
2025年是自治区计生协成立40周年。9月26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