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思想,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有极其深远、悠久的历史渊源,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政治价值取向。梁启超在《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写道,“民本思想为吾国政治哲学之一大特色”。富民思想起源于什么时期?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如何深刻影响着历代统治者政策制定?近日,“道中华”就此话题专访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亚光研究员。记者:《尚书》最早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一“以民为本”的富民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极大的发展、丰富,对历代君主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时期富民思想主要有哪些观点?张亚光:夏商时期,统治者宣称以神为本、权力天授而主宰一切,经常假托神意来压服臣民。夏桀荒淫无度,面对臣民的劝诫和诅咒,经常以太阳自居,来证明自己君权的合法性。周代统治者吸取夏商暴政亡国的教训,要求君主“以德配天”“敬天保民”,才出现了从神本到民本的转向。《尚书·无逸》载:“怀保小民,惠鲜鳏寡”,即告诫天子要像天作为万物的父母那样,作民的父母,要像怀抱襁褓的婴孩那样保护你的人民,尤其要照顾那些鳏寡孤独的人。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进一步发展了民本思想,使其成为国家治理思想的基本取向。这一时期,儒家提出“仁政”“民贵君轻”“爱民利民”,墨家提出“兼爱”,道家提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等等。 受访者简介:
9月25日,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基孔肯雅病毒核...
2025年以来,宁夏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坚持以“四个最严”为...
为进一步提升专职检查员业务能力,近日,省药品监管局检...
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更大程度方便企业群众办事,省药...
9月24日,2025年贵州省药物警戒技能大比武活动在...
药品经营(批发)许可信息通告(2025年第37期)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