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将建设24个中医专科联盟、30个中医优势重点专科推荐专科、30个中医药特色基层医疗机构,建设12家中医康复中心、13家中医治未病中心,建设10个国家级中医药重点学科、20个市级中医药重点学科。近日从市卫生健康委获悉,今年我市将以落实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为重点,推进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中医药强市。
今年我市将打造优质高效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打造以针灸为特色的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年底前争取国家中医医学中心落户我市;推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建设,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滨海新区中医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项目建设。同时,强化基层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档升级,整合区域医联体和专科联盟优势力量,健全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
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能力,鼓励中医医院、基层国医堂开展“业(夜)诊”服务。支持16家市级中医药质量控制中心开展培训、督导,完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专业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加强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肺病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建设,提高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水平。推进中医医疗集群建设,建立“重点专科学科医联体+专科联盟+学会协会”横纵结合、点面互补的中医医疗集群框架,推动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分级诊疗。发挥天津市中医康复中心龙头作用,推进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遴选建设中医康复分中心。加强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推动中医治未病分中心遴选建设。加强中西医协同,试点开展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
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支持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中药创新中心、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建设,支持开展中医药关键技术研究;支持天津市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建设,推动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根据学科前沿科学问题及关键技术,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产出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助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中医药诊疗设备推广应用项目,完善产学研协同机制,推广一批中医诊疗设备。实施中药制剂工程,筛选出我市首批8个中药制剂调剂品种,向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实施中药创新能力提升项目,支持深入挖掘名老中医经验方、医疗机构制剂、古代经典名方临床经验,多途径促进中药复方制剂的生产研制、质量控制和新药转化。
9月19日上午,富川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富川县”)...
为进一步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学术交流,提升其专业...
9月17日,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
近日,第三届广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医师教学能力大...
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强化党员干部的历史使命感...
2025年是自治区计生协成立40周年。9月26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