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 记者21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了解到,2022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7.78%,比2021年提高2.38个百分点,继续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31.94%,农村居民为23.78%,较2021年分别增长1.24和1.76个百分点。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31.88%、26.70%和22.56%,较2021年分别增长1.48、2.87和3.14个百分点。
根据监测结果,全国居民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素养58.51%、科学健康观素养53.55%、健康信息素养39.81%、慢性病防治素养28.85%、传染病防治素养28.16%和基本医疗素养27.68%。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一项综合性评价指标。《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提出,到203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低于30%。
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持续鼓励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科普工作,通过多种形式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健康科普信息,有力推动了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
9月19日上午,富川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富川县”)...
为进一步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学术交流,提升其专业...
9月17日,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
近日,第三届广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医师教学能力大...
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强化党员干部的历史使命感...
2025年是自治区计生协成立40周年。9月26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