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 王占祥
作为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之一,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同时,鼓励和倡导医护人员积极开展高质量的医学科学研究,激发全院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建立“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临床应用”的产学研创新体系,推动医学创新成果加快落地,促进医院发展提质增效,为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健全支撑体系
医院立足学科优势和区域建设重点,大力布局区域医学研究中心,已建设省、市级科研平台35个,其中包括3个福建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4个厦门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获批厦门市唯一的细胞治疗研究中心。各平台紧密围绕相关领域疾病临床研究的重大需求,开展防、诊、治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及应用评价。
为鼓励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及时发现并解决科学问题,医院于2022年成立院内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基金,以充分发挥临床研究力量和资源优势,培养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临床医学专家,使医院临床医学研究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在制度保障方面,为加大知识产权转化力度,医院在落实省市各级部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关规定的基础上,于2021年修订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试行)》,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机制,对科技成果转化业绩突出的机构和人员给予奖励。同时,医院建立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岗位聘用、晋升培养和评价激励等方面的制度。
该管理办法明确,医院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纳入全院工作计划和任务目标,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实施。医院在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时,保障科技成果完成人和参加人的知情权,并按照规定或者与科技人员的约定,给予奖励和报酬。在收益分配上,医院充分保障成果完成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兼顾医院的利益。以技术转让或专利许可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医院规定,将技术转让或许可所取得的净收入的70%奖励给成果完成人。
完善转化服务
为了突破成果转化藩篱,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医院获批成立临床医学研究院,通过搭建成果转化平台,充分调动临床人员的科技转化积极性,让更多医学人才的科技创新成果得到转化和应用。以临床医学研究院为依托,医院加大对医学科技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开展以专利知识为核心内容的学习培训活动,通过专家授课、座谈交流等形式普及专利知识,深入解析专利申请、授权、转化、应用的全过程,强化医务人员对相关政策、法律、方法、流程的了解,增强医学科技工作者申请和转化专利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对外协作方面,医院集聚医学创新资源,建立协同创新平台,与其他医疗机构和相关单位建立协同网络,负责指导网络成员单位开展协同研究,建立健康医疗数据和样本资源库等临床研究公共服务平台;搭建院企对接平台,建立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安排专人对接重点企业,加快推进临床急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研发、临床评价、精准治疗研究,推动本地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及时梳理汇总科技成果,通过医院宣传平台、新闻媒体、行业协会等平台,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定期汇总意向推介成果,组织专场推介活动,发动科技人员参加各类科技赛事等,拓宽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提高成果推介效率。
2018年至今,医院共有46项成果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项,应用单位470个;登记软件著作权28项,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395项。2021年至今,医院完成16项专利成果转化。此外,医院针对多年使用的经验方开发院内制剂,并获省药监局批准,除供给本院外还向省内10家医疗机构进行调剂。自2018年以来,院内制剂销售额共计7400万元。
发力临床试验
在药械临床试验方面,医院贯彻落实《福建省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发挥重点专科优势,强化临床研究服务,积极承接临床试验项目,推动创新药械产品产业化。目前,医院已建立中心化管理体系,实现临床研究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并配备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和基础研究实验室,打造出产学研一体化的临床转化平台。医院还建立了完善的激励保障体制,从学科建设、个人职称晋升、绩效激励等方面入手,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激励各专业科室及研究者从事药械临床试验工作。
作为厦门市最早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资格的医疗机构,医院通过强团队、树标准、建体系,促进药械临床试验能力不断提升,已发展成全省首家可开展BE(生物等效性)及Ⅰ、Ⅱ、Ⅲ、Ⅳ期临床试验的医疗机构。
自2018年以来,医院已承接839项临床试验项目,其中涵盖神经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糖尿病与代谢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2020至2022年,医院为厦门市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临床试验服务所获得的收入超4000万元。“抗肿瘤新药临床评价技术示范性平台”获2020年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立项。近年来,医院作为组长单位开展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13项,参与国际多中心新药临床试验188项,并开展了福建省首个本土研发的1.1类抗肿瘤创新药Ⅰ期临床试验,共推动了16个创新药、13个首仿药上市,为福建省乃至周边省份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特约记者 董小杰 陈静 通讯员 陈雯 李欣整理)
来源:健康报
9月25日,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基孔肯雅病毒核...
2025年以来,宁夏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坚持以“四个最严”为...
为进一步提升专职检查员业务能力,近日,省药品监管局检...
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更大程度方便企业群众办事,省药...
9月24日,2025年贵州省药物警戒技能大比武活动在...
药品经营(批发)许可信息通告(2025年第37期)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