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委改革办发布了2023年度四川改革典型案例评选结果,共有45个案例上榜。其中,绵阳市“创新‘3123’机制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便民惠民”上榜市级层面15个案例之一。
据悉,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不合理检查等突出问题,2022年6月,绵阳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市域内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改革。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高位推动,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协同联动,有效破解重复检查多、服务效率低、医疗费用高等问题。
一是建立“1+5”工作机制。印发“1个总方案”,由卫健牵头,医保、财政、大数据等部门各负其责,迅速形成工作合力。制定“5个子方案”,联合印发《绵阳市全面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互认目标、互认项目、互认规则;4部门分别出台激励保障方案,有力夯实工作支撑。二是健全互认标准体系。将原有107项互认项目扩增至157项,实现川内、川渝互认项目全覆盖。按照难易程度和可操作性,将互认项目分为三类,实施分级分类互认。三是优化互认信息平台。建成全省首个互认信息平台,实现互认情形主动弹窗,同时依托绵阳“城市智脑”大数据平台建成“影像云”系统,解决影像检查线上互认“无片可查”问题。四是强化互认质控保障。制定互认质控标准,开展定期排查,不断提升医疗机构检查检验同质化水平。
截至目前,全市线上线下累计互认超21万人次,节约费用3000余万元。相关经验做法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川观新闻等国家级、省级媒体宣传报道。
9月25日,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基孔肯雅病毒核...
2025年以来,宁夏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坚持以“四个最严”为...
为进一步提升专职检查员业务能力,近日,省药品监管局检...
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更大程度方便企业群众办事,省药...
9月24日,2025年贵州省药物警戒技能大比武活动在...
药品经营(批发)许可信息通告(2025年第37期)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