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人群也在逐年增多,且出现低龄化趋势。目前中青年已成为Ⅱ型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群体。患者李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2024年2月底,40岁的李先生出现口干口渴并伴有恶心等症状,起初李先生并未重视,3月7日自测空腹血糖为22mmol/L,次日再次测空腹血糖高达23mmo1/L。这可把李先生吓坏了!他迅速从慌乱中冷静下来,决定不再对血糖放任不管。当即来到密云区中医医院急诊就诊,经尿常规化验被诊断为“糖尿病性酮症”,急诊第一时间给予补液纠酮治疗,病情稳定后收治内分泌科住院诊治。
住院期间,内分泌科副主任卢春茜及邱玥医师为李先生制定了个性化的降糖方案,从生活饮食、餐后运动及中西医结合药物调理三方面着手。卢大夫要求李先生低盐低脂控制饮食,三餐后半小时运动,利用胰岛素搭配中药汤剂及中医适宜技术进行降糖调理。三天后复查,李先生查尿酮体恢复至阴性,空腹血糖降至8.1mmol/L。
李先生表示:这“突然间的”生病,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伤害,更有心灵的恐慌和焦虑,血糖降不下去,每天我心头都像有一座大山压着。在内分泌科的5天治疗中,医生和护士对我照顾有加,密切关注我的血糖情况,有一次晚间9点多出现低血糖情况,值班医生第一时间为我进行升糖治疗,第二天卢大夫针对我低血糖现象重新进行了药物调整,现在血糖也平稳多了,我真的很感动,感谢咱们内分泌科的医护人员。”李先生带着满腔的感激之情,将一面鲜艳的锦旗送到了内分泌科医护人员手中。
编者按:糖尿病是慢性、终生性疾病,精神情绪、社会环境、家庭等多种因素都会因影响患者的病情。千万不要觉得目前血糖高,暂时未造成身体影响,就对血糖情况不管不顾。如果您有血糖升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糖尿病性肾病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日常可以从饮食控制(不吃甜品,少食粥多吃菜,水果用黄瓜、西红柿代替等),加强运动(每餐后30分钟运动30分钟)做起,自行监测血糖,记录血糖水平,因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最好不要随意听信他人的用药建议,更不要自己随意增减药物,请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切忌延误病情,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2020-2024 连续五年全国花胶销售额第一的中式新滋补领...
里约热内卢7月8日电(记者蒋励 邵艺博)当地时间7月8日...
7月4日,2025年全市公共卫生、传染病卫生监督技能竞赛...
7月3日至4日,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副主任曹文博一行来赣...
7月2日下午,省卫生健康委在南京召开生物医药领域院企融合...
为深入贯彻《“修好三门课 改革当先锋”——中央和国家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