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养生,对应的是春季防风、夏季防暑湿、秋季防燥、冬季防寒。“湿”是自然界六气之一,湿与脾相应,故湿多伤脾。湿性黏浊,会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及脏腑的运化功能。
中医把“湿”分为两种:内湿和外湿。湿邪难缠,有不易祛除的特性。
内湿是人体的气机运行过缓,形成了壅滞,有些人体型较胖、爱出汗、走几步路就会气喘吁吁、容易犯困、打不起精神,还经常出现腹泻等症状,这时就应该警惕身体的内在变化。
外湿是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外界的湿邪侵入人体产生的,如涉水淋雨、居处伤湿等。常年生活在潮湿环境中的人,应该警惕因外湿诱发的各种疾病,如肩周炎、膝关节积液、骨关节疼痛等。
常见的祛湿方法有很多,大体分为内治法与外治法。内治法指的是药物饮食等,外治法有拔罐、艾灸等。
冬瓜、西瓜、丝瓜等,能够通过利尿而帮助祛除体内的湿气,日常饮食可以多吃一点。茯苓、泽泻、薏米、赤小豆等食物都有淡渗利湿的功效,可常熬粥后服用。白扁豆能补中气、健脾,脾得健运、气得运化则湿气自除,夏天宜常吃。
藿香可芳香化湿,暑湿引起的肠胃疾病,可使用藿香类中药缓解。
有人喜欢在夏天拔火罐,拔完后感觉一身轻松。要注意最好用真正的火罐,而不要用气罐、压力罐等。火罐拔出的不仅是体内的湿气,还有体内的寒气。
艾灸也是祛除体内湿气的好办法,艾灸通过对身体穴位的温热刺激,不仅能除湿,还有通经活络的功效。
9月19日上午,富川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富川县”)...
为进一步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学术交流,提升其专业...
9月17日,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
近日,第三届广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医师教学能力大...
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强化党员干部的历史使命感...
2025年是自治区计生协成立40周年。9月26日上午...